教育板块持续发展推动教育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2021-10-14
日前,“教育新基建”及“双减”政策的接连下发对教育领域影响重大。双重政策实质上强调的是 “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让教育重心重新回归校内”,这将再次打开智慧教育的空间。
教育信息化、教育的校内外减负是今年教育的强力主推政策。7月2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教育新基建》),部署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新基建》中多次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教育资源审核、突发事件预警、智能教学等。
随后,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发,将“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校内方面,要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使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两项政策的发布,先将校园信息化定义为教育新基建,鼓励校内AI等教育新手段,随后对校外培训重拳出击,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可以看出,通过AI赋能校内教育,提高教学水平是两项政策落地政策的必由之路,AI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使用场景。
完善智慧教学设施,强调AI 在教育场景的应用也是这轮政策的重点。《教育新基建》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等应用。此外,还多次提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教育资源审核、突发事件预警、智能教学等。
此次《教育新基建》在政府端、学校端、学生端及资金端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其中,政府端构建新型数据中心,支持建设区域教育云平台;学校端建设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普及个人学习终端;学生端鼓励基于大数据的资源推动和学习辅导,促进个性化发展;资金端教育新基建纳入地方教育十四五规划,统筹协调经费大力支持。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实践中已经验证了其助力减负增效、因材施教的真正作用,将助力政策切实落地。根据机构的估算,全国因材施教区域解决方案的市场空间将超过3000亿元。AI智慧教育业务未来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