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痛点
考前
考前
依赖人工创建考试计划与编排考场、监考巡考安排、考试次序与座位号等信息,效率低且易出错;遇到问题,随机处理能力弱。
对于监考师资资源要求比较高,考试往往需要抽调大量的理化生教师,组织不易、人力耗费高。
考中
考中
考试过程中,监考老师难以随时兼顾考试实验实际操作环节。
学习实验考试过程由教师现场评分,存在一定主观性与不一致性,较难全面精确评估考生真实水平与成绩。
考试实验过程无高清摄像记录,无法溯源,考试争议缺少佐证。
考后
考后
人工统计成绩,易存在疏漏、错误或篡改的问题,较难保障考试结果准确与公平公正。
考试成绩及数据经多级留传汇总到教育局,保密性低。
考后较难对考生成绩进行精细化和大数据分析,不利于改善教学质量或提出整改建议。
系统概述
面向省/市(州)/区(县)/学校考试主管部门,以教育部政策指引和中学理化生实验考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打造基于“视频+AI”的智能“理化生实验考试管理平台”,以信息化降低考试组织管理难度,以机器视觉实现阅卷过程的客观化统一化及自动化,实现节约人工成本开支,促进考试公平公正的目的。
系统优势
考试编排信息化
考试计划、考题评分步骤、考场编排、监考老师、考生次序与位置皆可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信息化编排。
成绩可溯源
考生实验考试全程高清录像;实验考试视频文件多份备档,考试过程与成绩可调阅溯源。
客观公正
AI阅卷赋分人机一致率≥97%;先由AI阅卷,再由人工进行评分抽验复核,确保学生实验成绩客观公正。
保密安全
人脸识别与考生信息精准对应;AI阅卷人脸脱敏,随机盲阅,隐私保护,确保阅卷过程公平公正。
成绩自动统计与分析
阅卷中心可实现:进程可视化分析、阅卷跟踪分析、成绩精细化分析。
减少管理难度
考试高效衔接
能够完整覆盖从考前、考中、考后全考务工作环节,完成上下级交互联动,让各级多角色高效协同办公,实现任务通知到人,工作留痕。
适用多种考试
支持区域考试统一创建考试计划,或者学校根据考试要求自行组织考试,支持统一命题或考点自主命题,支持模拟考试模式,让考生提前适应考场。
整体情况把控
1、考生分布、考场建设等考试准备情况把控;2、设备运行、考生到场及交卷、违纪等情况把控;3、AI阅卷进度,人工抽检等考后阅卷情况把控。
考后数据沉淀
从机构、科目、组织等多种维度分析考生成绩,便于成绩分析和输出;通过从考场使用频次,考生流动等指导理化生实验室建设
统一科学编排
考生编排系统|抽签管理系统
·大数据分析考生来源,做到非本校考生一天考完
·支持固定大名单,不固定每个场次,先到先考
·支持一字型、田字型、相邻不相同和随机分布等布局
·根据抽签结果打印准考证及考场标签
应对不同考点建设情况,
支持两个或三科科目同时混考
支持正式考位、备用考位、快速考位安排,灵活应对突发情况
数据安全严密
多级互联协同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具备轻量化、低耦合、高安全的特性,支持跨网段及内外网穿透能力,能够使上级平台、校级平台与理化生实验室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实现考务数据从市平台到考生终端的信息同步,从而保证信息一致性和准确性,以及结果完整性、唯一性和有效性。
传输安全
数据包传输加密技术,只能在系统内流转。
时序安全
按照考试时间节点下发考务数据,按场次同步信息。
身份安全
考生信息直接下发考位,考生终端自动进行人脸识别。
存储安全
考生终端、监考终端、平台存储服务器三端存储,防止丢失。
结果安全
结果有效性确认,自动断网续传。
AI阅卷系统
评分客观准确
评分客观准确
梅州市2023年正式中考大规模实际验证。在本次考试173200份试卷样本中,平均实验准确率达到97%,采用统一评分标准,客观性和准确性远超人工阅卷。
减少人力投入
减少人力投入
比对人工方式,以一间考场24人计算,所需监考老师数量为原来的1/6,考试周期缩短为原来的2/3。考后自动输出统计成绩,大幅减少人工成本支出。
扩展能力强大
扩展能力强大
阅卷模式灵活,支持现考现评,先考后评,AI辅助人工阅卷等模式。算法基于原子化步骤组合,实现不同考纲、不同考试类型的考题自由组合,支持平滑部署升级。
避免重复建设
避免重复建设
支持样本增量训练,识别不同型号的实验器材,可直接复用原有实验室实验器材,无需重新采购,避免重复建设。
实验考场应用
细节呈现
现考现评AI细化步骤分值,关键帧截图返回,有理有据,事后可追溯;
异常处理
重发考题,考位替换,违纪上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状态监管
设备运行情况,考生身份情况,考生考试状态按座位实时监管;
12画面操作图像低延迟轮播巡考
多种题型
支持填空、单选、多选、拍照拖动、拍照选择、拍照填空、看图作答、专用填空等多种题型。
多科共考
考试人脸识别身份认证,防止替考事件,支持多科目连续考试,一次完成所有实验考试。
结果确认
考生考试过程中可预览操作采集图像,查看已答题情况,完成后交卷确认。